■记者龚婷
任教19年,担任班主任19年;高中英语学科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今年所带毕业班68名学生中63人录取本科……翻开麻山中学教师段莉华的简历,看似平常的几句话背后,能读出一位普通教师的执着和辛勤付出。
这位普通女教师文静柔弱的外表下,藏着一股泼辣劲儿。正是这股较真的“辣劲儿”,让她成为麻山中学的“明星班主任”,也让她收获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誉。
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自2001年大学毕业至今,段莉华一直担任班主任。作为一位“老”班主任,她已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方法:“该严的时候严,该松的时候松。”
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每个学期伊始,她都会花大量心思培养班组骨干力量,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自己在幕后指导督查。班级工作进入程序化和制度化轨道后,各项工作也随之顺利开展。
虽说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但她绝不是“甩手掌柜”。一周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住校;不管是住校还是回家,每天早上7点半前准时到教室,督促早读;晚上10点半查完就寝后才离校。
作为一位普通高中的班主任,段莉华面对的学生群体在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教学工作中,她尽量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让一个人掉队。对踏实奋进的学生热情鼓励,将其树为榜样;对爱玩游戏的学生严加管理,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爱好、特长;对成绩起伏不定的学生随时帮扶;对心理脆弱的学生多加关心疏导……
“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担负起班主任的职责。要对每一个孩子的现在和未来负责任。”段莉华说。
她带的这一届美术特长班,学生情况尤其复杂。但由于她随时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针对每一个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鞭策,在今年的高考中,全班68名学生有63人录取本科,其中两人分别被天津大学和东华大学录取,成为麻山中学的一个“传奇”班级。
当良师,也做益友
当班主任有什么秘诀吗?段莉华的回答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是充分挖掘学习潜力的有效途径。如果我们真心地去赞赏学生,他们一定会展现出更多的优点,给你更多的惊喜。”
在段莉华眼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性格内向的,她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她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她赞赏他们有能力有特长;成绩不理想的,她赞赏他们肯努力、不轻易放弃。哪怕是有缺点的学生,她也以赏识的眼光去包容他们,想方设法点燃起他们心中自信的火焰,尽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一句句赞赏的话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爱和她聊天,也愿意向她倾诉心中的真实想法。
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段莉华总会耐着性子,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他们改正缺点,努力进取。
她班上有一个姓刘的学生,原本特别调皮,上课坐不住,吃零食,下课玩游戏,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在多次谈心和家访中,段莉华发现,小刘同学很有礼貌,情商也很高。于是她多次表扬、鼓励他:“你是个很有礼貌的学生,而且情商高,善于和人打交道。要是能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在她的鼓励下,小刘同学慢慢改变了学习态度,在今年的高考中考上了一所较理想的大学。
对“后进生”不嫌弃、多鼓励,让很多调皮的学生感受到了被赏识的快乐。慢慢的,他们和段莉华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以前的缺点也随之慢慢改了。“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是最让人开心的事。”段莉华微笑着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段莉华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家访,拉近师生距离。在家访中,她经常能了解到学生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和根源,从而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她班上有一位姓张的学生,不爱和人交流。有时科任老师吐槽,他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不爱说话,有时多问他几句,他还会跟你急。段莉华在家访中了解到,小张同学其实内心很尊敬老师,也愿意和同学交往,只是一直以来性格都比较内向,不懂得怎样和人交流。于是,她和科任老师们沟通,希望大家对他多点接纳和包容,给他成长的空间。在今年的高考中,小张同学顺利考入浙江师范大学。看着他捧着录取通知书时开心的笑容,段莉华笑得比谁都灿烂。
在段莉华办公室的抽屉里,珍藏着一面锦旗,那是她班上一位学生家长送来的。上面写着:“授业一丝不苟,解惑无微不至”。确实,在教学上,段莉华精益求精,曾多次在省市级各种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并指导多位青年教师获省市区各种奖项;多次辅导学生在省市区各项英语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多篇论文在国家二级期刊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尽职尽责,两度获评市优秀班主任。
“作为一名老师、一个班主任,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学生有出息。”段莉华说,“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珍惜青春时光,将来能飞得更高、更远。”